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,在廣袤的八桂大地,處處洋溢著豐收的“甜蜜”。
2023年12月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,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,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。2024年3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。
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廣西農投糖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廣農糖業)搶抓機遇,超前謀劃布局,加大技術創新, 以“新”促“質”,持續推動糖企降本提質增效,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生機。
動力車間鍋爐DCS中控室操作系統(何晴晴 攝)
新鏈條 智能制造出精品
制煉車間成品糖自動裝包(楊玉華 攝)
走進廣農糖業所屬企業南寧明陽制糖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明陽制糖公司),2023/2024年榨季剛剛收尾,生產車間一改往日的喧囂,機器轟鳴聲已停歇,工人們在忙碌做著設備拆解保養。春風里飄蕩著特有新鮮蔗糖的清香還未消散。這,是豐收的氣息。
“2023/2024榨季,我們制糖廠榨蔗量超過100萬噸,超額完成目標。”明陽制糖公司負責人邱振勇介紹,增量提質兩手抓,多年來明陽制糖公司生產的白砂糖品質穩居行業前列。2023年,明陽牌白砂糖連續20年在全國糖業質量評比中評分第一。
成績的背后,得益于明陽制糖公司全自動智能工廠的打造。2018年以來,明陽制糖公司推行“生產互聯網集成智能化制造項目”,以舊煥新,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。把各生產環節數據并聯入網,并進行智能化系統控制,實現全生產鏈的自動化、智能化。
通俗來說,一根甘蔗,從運蔗車到卸蔗槽,從壓榨車間進行破碎、壓榨,再到制煉車間里煮煉、結晶等程序,最終變身成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白砂糖,并進行裝袋、碼垛,全程實現了自動化。
“一個屏幕可全程監控,不僅方便調整生產決策,更能大大降低榨蔗損耗。”明陽制糖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李藝江介紹道,“自技改后,公司制糖工藝指標顯著提高,每榨季可節省人力成本1166萬元,產生經濟效益3255萬元。”
推動傳統制糖企業向現代化工廠轉型升級,明陽制糖公司是廣農糖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。2023年12月,明陽制糖公司被自治區工信廳授予“廣西智能工廠示范企業”稱號。
新技術 自主創新提效能
壓榨車間DCS中控室操作平臺(楊玉華 攝)
實現糖企提質增效,不僅需要智能化的生產鏈,更需要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上下功夫。
過去,壓榨車間的輸送速度只能憑人工經驗調節,存在蔗量偏差大、入榨不均衡、壓榨抽出率低等問題。
為攻克難題,明陽制糖公司職工結合多年實戰經驗,立項攻關,自主研發了“甘蔗壓榨鏈帶機多線復合均衡入榨系統自動操作法”,并獲得2023年南寧市職工“十大先進操作法”。
“新操作法可以做到精確檢測、快速反應、迅速控制,實現壓榨車間生產安全、自動、均衡入蔗,提高壓榨車間生產的均衡性和安全性。”李藝江說,該系統操作法在安裝投入使用后,壓榨抽出率指標連年穩定提升,增加經濟效益182.83萬元/年。
創新不是“獨角戲”,而是“大合唱”。近年來,明陽制糖公司不斷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,職工參與技術革新、發明創造的熱情高漲,創新蔚然成風。先后涌現出一系列新的控制系統、控制方案以及算法應用,并成功申報專利12項。其中,蒸發糖漿上浮系統加輔料算法、流化床干燥系統算法等均屬行業首創,持續引領行業轉型升級。
新態勢 數字引領煥生機
榨季期間運蔗車有序入場畫面(黃小鳳 攝)
在明陽制糖公司中控室顯示屏上,一個個綠色的小點在屏幕上有序移動。“這是運蔗車的移動軌跡,通過北斗定位系統,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控。”明陽制糖公司副總經理滕新源說道,“通過中控平臺調度,能有效節省運距、運費,并且能防范違規搶運蔗。”
2023年11月,廣西糖料蔗購銷秩序數字化管理工作率先在明陽制糖公司啟動試點。搭建運蔗車的監控系統平臺,只是試點改革的第一步。接下來,平臺還將全面整合蔗農、地塊數據,利用大數據對砍運秩序進行科學調度,為全區構建購銷秩序一體化提供有力支撐。
未來,廣農糖業還將圍繞甘蔗耕、種、管、收、運、榨,以及食糖倉儲物流等糖業全產業鏈重點領域、環節,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研發、智能化改造投入力度,以新質生產力構筑發展新優勢。
牢記總書記囑托,守好國家“糖罐子”,實現蔗糖產業“老樹”開“新花”,廣農糖業肩負使命、勇毅前行。
北回歸線穿過的這片肥沃土地,甘蔗收割不到一個月,田里的宿根又冒出了嫩綠的新芽。廣西蔗糖產業的未來,仍然值得期待。
來源:新華財經 https://bm.cnfic.com.cn/sharing/share/articleDetail/191037655/1